编者按
法治兴则国家兴。近年来,广州紧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部署要求,始终将法治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以法治赋能高质量发展,以创新深化治理实践,书写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广州答卷”。市委政法委统筹从8月至9月开展“激情全运 法治同行”2025年广州法治建设主题宣传月活动,并在“广州政法”新媒体端特别推出“激情全运 法治同行”专栏专题,全景展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领域的丰硕成果,传递法治广州的力度与温度。
增城区聚焦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东部中心重要承载区战略定位,锚定目标,锐意改革,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服务型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01
统筹谋划定方向
增城区不断优化区委依法治区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对法治建设的统筹谋划职能,把法治政府建设纳入全区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召开区委依法治区委员会会议,印发《中共广州市增城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2025年工作要点》,做到系统谋划、科学规划、整体推进。推动区、镇街党政主要负责人带头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落细。
02
依法行政提质效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实施开办企业“一网通办、一窗通取”模式,加快提升市场主体登记便利化水平。“增心办”政务服务品牌获评广州市“一区两品牌”“一专项小组两亮点”改革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构建立体化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全市率先推行行政执法监督“观察期”,选任第一批特邀执法监督员11人,建立首批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12家。出台《数字赋能“综合查一次”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三方联动工作方案》,统筹推进涉企“综合查一次”。2025年以来,全区涉企行政检查同比减少25.6%,有力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软实力”。打造“行政复议+人民调解”联动新模式。出台试行行政复议案件调解工作实施细则,建立制发行政复议调解建议函、行政复议纠错风险提示函等相关机制,依托广州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增城工作站,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近九成行政争议在复议环节实现“案结事了”。
03
营商环境见实效
强化机制建设。出台增城区优化“宜商兴业”环境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深化项目筹建“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增城区“拿地即开工 竣工即试产 高效领办产业项目筹建一件事”入选《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2024)。畅通涉企政策文件审查“绿色通道”,成立政府经济工作合法性审核专班,建立招商引资类协议“5+2”全天候快审机制。强化平台建设。打造增城南部公共法律服务集聚区,创新推出涵盖核心法律服务及灵活拓展的“7+N”法律增值服务项目。联动广州仲裁委员会建成增城商事调解中心,推行“仲裁+调解+公证”民商事纠纷解决模式。强化司法保障。联合从化、龙门、博罗检察院探索建立服务保障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法治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协作联盟。建立办理涉中小微企业案件“绿色通道”,在全区设立11个“基层法官联络工作站”,以点带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司法保障。
04
多元共治解民忧
建立健全多元解纷工作机制。完善诉调对接、警调对接、访调对接和检调对接等机制,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向民营经济领域深化拓展。深化商会调解工作,打造“商人纠纷商会解”工作机制。新塘商会被全国工商联评为“商会调解基层落实年”活动中工作突出的商会调解组织。一案例获评全国工商联2024年“百佳商会调解典型案例”。织密织细“大调解”工作网络。推进各级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水平。目前,全区共有各级人民调解组织439个,全区专、兼职人民调解员2212人,基本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人民调解工作网络。
来源:广州政法
广盛网配资-广盛网配资官网-配资炒股投资-配资交易软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