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难以想象,曾经辉煌鼎盛的盛唐,竟被一个体重超过330斤、生活几乎无法自理且性格极端暴虐的胡人,搞得差点灭亡。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个促使盛唐从繁荣走向衰落的胡人,最终并非因病逝世,也非在战场上兵败被杀,而是死于自己亲生儿子的手中。
这般戏剧性的反转,令人感慨万分。
这位将盛唐推向衰败的胡人,正是臭名昭著的“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山。
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一场极为惨烈的灾难,彻底终结了那个歌舞升平、繁华似锦且纵情享乐的盛唐时代,同时揭开了长达百余年的战乱与动荡。
作为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元凶,安禄山在史官笔下成为乱臣贼子的代名词,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后世统治者的警戒对象,也被封建文人们唾弃和谩骂。
起兵反唐之前,安禄山是唐玄宗极为宠信的大臣之一,他一人兼管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掌控着帝国藩镇约三分之一的兵力,约十八万精兵,是唐帝国手握兵权最重的封疆大吏。
然而,鲜有人知道,安禄山的出身极其卑微。
展开剩余85%他的早年经历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古代版本的“三毛流浪记”:父亲早逝,母亲再嫁,留下他孤苦无依;他靠吃百家饭、捡破烂为生,后来流落他乡,混迹市井,干过小买卖,也当过偷羊贼。
曾有一次他被人五花大绑,押到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的公堂,遭到张守珪残酷的鞭打,差点当场身亡……
如此一个卑微出身、身陷囹圄的人,最终不仅登上了帝国政坛的巅峰,还用一场浩劫彻底埋葬了盛唐的辉煌,将唐朝历史一分为二。
成就他的贵人,正是玄宗时期驻守幽州的南阳郡公——张守珪。
安禄山成年后,为了谋生,由于通晓六种少数民族语言,他在边境贸易市场担任“互市牙郎”一职。
所谓互市牙郎,就是专门为胡汉各族商人提供翻译和中介服务的经纪人。
但无论是命运不济,还是天生缺乏财运,安禄山虽精于揣摩人心,也精通多种少数民族语言,干了十多年仍囊中羞涩,钱袋空空。
为了攒钱买房置地,他铤而走险,竟然干起了偷羊贼。
只可惜,安禄山既不是做生意的料,也不是当盗贼的料。
干了没几回,他就被人捉住,五花大绑押送至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的公堂。
张守珪素来痛恨这些市井盗贼,听说安禄山是偷羊贼,当即下令乱棍痛打,誓要将其打死。
就在安禄山即将倒毙公堂之际,他突然大喊一声:
“大人不是想要剿灭奚族和契丹吗?请勿轻易杀害壮士!”
当时奚族和契丹族长期骚扰唐朝东北边境,成为帝国的重大威胁。
张守珪被派驻幽州,主要职责就是镇压这两个彪悍而难以管束的异族。
然而,张守珪苦于没有一位敢深入奚契腹地,彻底歼灭其族的悍勇将领。
安禄山的这声呼喊,引起了张守珪的兴趣。
身材魁梧,膀大腰圆,颇有猛将风范,且敢称自己是能灭奚契的壮士,这让张守珪决定收他为己用。
安禄山就这样意外地逃过一劫,进入了张守珪的麾下,踏上了飞黄腾达的道路。
“生逢其时”,这四字用来形容安禄山最为贴切。
他生于唐朝这个对异族包容、重用的时代,正值唐玄宗朝的极盛时期。
若是换作其他朝代,即便他有才华,也不可能身兼三镇节度使,掌控帝国三分之一的兵力。
唐初以来,北方突厥、西方吐蕃、东北奚契丹等少数民族时而归附时而叛乱,边境动荡不安。
唐玄宗继承了历代唐帝励精图治的成果,国力空前强盛,达到了鼎盛巅峰。
有了强大的国力,自然要巩固边疆,实现四夷宾服,确保帝国的独尊地位。
但要想实现四夷宾服,除了强大的国力外,还需要统帅有方的将领。
西汉武帝时代之所以能征服南越、闽越等多民族地区,除了强国之势,还有卫青、霍去病这些名将的卓越才能。
而当时玄宗朝却缺少能统兵作战的大将。
玄宗曾开设各种选拔军事人才的科举,但因士子多受儒家影响,主张“以德服人”,反对以武力压人,故难发现真正的军事英才。
朝廷中的将领多为儒家出身,知兵不善用兵,甚至对玄宗的用兵计划持反对态度。
宰相张说反对对吐蕃用兵,倡导“至仁不残”;幽州都督宋璟闭城不出,害边民遭受异族掳掠;王中嗣更是敷衍塞责,不整军备,故意拖延攻城计划。
由此可见,玄宗面临着“有兵无将”的尴尬局面。
正是在此背景下,玄宗开始大力提拔底层、支持自己对外用兵的文臣武将。
开元二年,契丹、奚族与突厥联合频繁侵扰边境,左军节度使薛讷奏请出师,虽遭宰相姚崇等反对,玄宗却采纳了奏请,任命薛讷为宰相,令其总兵讨伐奚契,边境局势得以缓和。
游击将军张守珪坚决抵御契丹入侵,多年使契丹不敢侵犯,立下赫赫战功,受玄宗盛赞,先后调任幽州等要地。
玄宗对支持自己用兵的异族将领亦十分重用,如高丽人高仙芝因立功被任命为安西节度使,突骑施人哥舒翰收复石堡城,升为河西节度使,并封为西平郡王。
正是这种不分民族、唯重忠诚的政策,使一批符合玄宗用兵需要的“蕃将”崭露头角。
安禄山,正是这时代的幸运儿。
他归入张守珪麾下后,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华,多次立功,得张守珪赏识,收为养子,欲将其培养为帝国重臣。
借助张守珪的提携和玄宗的重用,安禄山仕途顺遂,迅速升至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等要职。
安禄山仕途上的第二位贵人,就是唐玄宗本人。
“满招损,谦受益”,安禄山得志后难免骄傲自满,升任平卢讨击使不久便犯了轻敌贪功的错误,率军讨伐奚契时遭遇惨败。
按理说,他应当被军法严惩,但因张守珪念其功劳,未予处死,只是送至东都洛阳由朝廷处置。
张守珪
发布于:天津市广盛网配资-广盛网配资官网-配资炒股投资-配资交易软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